装配式建筑自推行以来,普及率一直不高,躬身入局的企业也不是很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成本,一直高于现浇。
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优势,主要在于降低人工成本、加快工期,但这暂时并不一定能以追平其他方面带来的成本增量,因为pc构件现浇多了生产和运输环节,高出了不少成本。
就拿材料费来说,装配式结构的混凝土含量,一般要比现浇结构多出3%-5%左右,又因为设计环节、工厂制造环节、现场安装环节在沟通上容易出现断层,造成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施工质量问题,需要返工等,造成材料浪费和工期延误。
装配式建筑想要提升成本优势,一方面要通过其他成本优势追平成本劣势,另一方面,也要找出适用的解决方案,来改善现在的成本劣势。
政策上,装配式建筑具有得天独厚的扶持,政府一边提出提高装配率,一边给企业补贴;
市场上,构件工厂与专业人才增多,规模效应之下,也会相应地降低成本;
而企业自身也有对应成本劣势的相应措施,来降低生产、运输的成本。
未来,装配式建筑或许有不同于现在的成本优势,具体我们往下看。
一、摸清成本劣势
由于人口密度较高,并且土地国有的制度,我国装配式建筑的主流一直是高层预制混凝土结构,主要成本就来自于pc构件成本,其中包括生产、运输、营销、管理等费用。其中,生产和运输是现浇构件所无需支出的成本,pc构件的成本增量,大多也源自于此。
1、生产成本,材料费和模具费占大头
先说材料成本:
pc构件与现浇结构一样,主要应用到的材料是钢筋和混凝土,二者在材料的单价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pc构件的用量却要比现浇多出几个百分比,这就拉开了材料成本的总体差距。
另外,装配式建筑的产业链,主要是原材料、设备供应——工厂生产构件——地产开发,在理想状态中,原料与设备给到工厂,他们就能生产出符合开发商要求的pc构件,运输到开发现场时,工人们可以迅速安装完成。
但现实状况经常是,设计与工厂沟通时,双方不一定达成了同样的认知,构件生产出来以后,工人在安装时未必了解要求。所以可能会发生前期沟通不深,或者后期发生变更没交互好,导致构件生产之后无法投入使用,又或者是现场工人不明安装需求,导致损坏构件等,信息不对称经常会造成施工出现问题,从而浪费材料、延误工期。就像传统施工一样,要是图纸不合理,或者更新没有及时交互,也会造成现场施工出问题。
再说模具成本:
装配式建筑对预制构件的生产有很多要求,但是现在预制率并不高,而预制构件的模具必须要精要准,基本上很多都是定制化的产品,规格要求都不尽相同,所以pc构件的模具需要很多,重复使用率低。
这就导致了前期设备成本很贵,但是利用率不高,平均到每一个构件的成本上,费用就很大了。而现浇却不同,钢筋水泥都可以在现场配,需要的设备和工具几乎可以一直循环使用,二者造成了一定的成本差距。
2、PC构件依赖运输,成本不低
pc构件既需要依靠装载车辆运输到施工现场,到了施工现场又需要依赖吊装,将其从地面提升至安装标高处。而pc构件块头大,自重也很重,并且装配式建筑未成规模,工厂较少,不同的构件可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所以水平运输成本非常高,这也要求项目及工厂之间有一定的半径要求,否则相应的成本难以荷载。
而吊装成本主要在于机械费贵,但pc构件却比现浇构件的的垂直运输需求大很多,所以成本也高很多。
二、用优势追平劣势
想要追平成本劣势,就要挖掘出现浇不具备的成本优势,装配式建筑的“天时”,就是国家政策的支持。
1、最直接的支持:补贴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从国家层面开始一直得到政策支持,具体落实到各大省市里,都有不同的相应补贴。
不少城市都有建筑面积奖励、增值税即征即退、按增量成本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奖励,还有优先保障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基地(园区)、项目建设用地的做法等。
这一部分补贴,足以抵消装配式与现浇的一些成本差距了。
据不完全了解:
北京对于未在实施范围的非政府投资项目,凡自愿采用装配式建筑并符合实施标准的,按增量成本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奖励,同时给予实施项目不超过3%的面积奖励;
天津对于达到一定装配率比例的项目,给予全额返还新型墙改基金、散水基金或专项资金奖励;
重庆直接对建筑产业现代化房屋建筑试点项目每立方米混凝土构件补助350元;
辽宁允许不超过规划总面积的5%不计入成交地块的容积率核算;
内蒙古对于运输超大、超宽的预制构件实行高速公路通行费减免优惠政策;
江苏对建筑、市政基础设施三类,每个示范工程项目补助金额约150—250万元;
广东更是对在市建筑节能发展资金中重点扶持装配式建筑和BIM应用,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给予资助,单项资助额最高部超过200万元。
随着国家对装配式建筑越来越重视,政策的支持力度还未到中点,将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政策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补贴力度还会更大。
2、政策加码,拓宽装配式建筑版面图,形成规模效应
装配式建筑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原因还是装配式建筑的渗漏率不高,占新建筑面积较少,而且刚刚起步发展,预制率还比较低,所以各类成本都比较高。
但是,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浪潮已经到来了,2015-2018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开工面积由7360万平方米增长到2.9亿平方米,占新开工面积13.9%,其复合增速达59%。
增长还没有停止,国务院及住建部提出: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2025年,争取做到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
最直观的数据是,2019年的市场规模是8000亿元,而2025年可以达到万亿元。
同时,不同省市也出台了不同的措施来鼓励预制率的提升,这对于工厂提升模具的重复使用率有很大的帮助,也让开发商有了更多的标准化空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装配式建筑渗透率和预制率的提高,带来最明显的降本效应之一,就是pc构件工厂增多了。
平安证券指出,2019年底,全国年设计产能在3万立方米以上的PC工厂已超 1000家,而且市场规模也从2013年的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10亿元,预计2025年可以破千亿。
这样的规模效应必定能降低pc构件生产的一系列成本,尤其是材料成本,而且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企业加入,还能为现在的成本劣势提供新的改善方案,将来无论是原材料还是设备亦或是生产成本,肯定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近年来,我国人口生育率降低,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红利渐渐消失,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而早在几年前,建筑行业的务工人员就越来越少,更带来了工程建设中人工费上涨的问题。
如下表,2015年与2019年建筑人员的平均工资就可以看出不断上涨的趋势,就算拿2018年与2019年对比,据国家统计员数据,也增长了8.4%。
装配率的提升,就意味着人工费的下行,在人工费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装配式建筑更多地依靠机器设备生产,所以工厂的生产现场以及建筑施工现场的工人都越来越少,人工费可以省出不少,这笔费用也可以追平一部分成本增量。
三、改善成本劣势
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劣势,并不是没有改善空间,相反,摸清原因对症下药,反而能释放出很大一部分成本。
1、材料降本
前文我们分析过,原材料成本中,其实pc构件与现浇构件成本差距并不大,但是pc构件中容易出现浪费的情况,在于设计、生产、安装相分离,协同不足导致浪费。
这种情况可以利用BIM设计来改善,实现设计与施工一体、建筑与精装一体,加强每一阶段的协同。
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这个模型既能实现建筑信息的整合,也能管理建筑工程的行为,可以及时地共享和传递信息,为设计团队和施工团队提供了协同空间。
因为上面可以建立设计标准体系,所有的工作依此为据,设计人员们都在这个平台上设计建模,团队可以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避免了沟通不畅或者交互不足。
如果依赖传统沟通,甚至可能每个人拿到的图纸都是不同的版本,但是在BIM的平台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只要一处修改,它就会及时更新整个平台的数据,保证了每个人看到的图纸都是最新的、唯一的版本,避免了我们再前文所说的问题。
2、模具降本
模具费的降低,最重要的是提升周转次数。
前文我们提到了装配率的提高带来规模效应,可以降低模具费用,就是因为提升了模具的周转次数,如今行业内的模具周转次数大约为50次,如果可以提高到200次,相应的模具成本可以降低244元/m³,降幅很大。
目前,已经有工厂可以实现这样的周转效率,比如远大住工,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装配式工厂,在模具费占pc总成本费用5%-15%的今天,他们已经将模具费占比降低至3%了。
除了依赖政策提升装配率带来规模效应,房企自己也可以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建设来提升模具的使用效率,这也是标杆房企降本提效的一个手段。
不少标杆房企中,虽然楼盘很多,但是标准户型、内外装饰却只有几种,为项目提高了可复制性,管理和建设起来可以节省很多成本。
比如万科就在住宅的设计上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标准化,减少预制构件的规格,让构件之间可以灵活组合,有一套通用的生产和安装方式。
3、运输降本
影响运输成本的关键因素,一是装载率,二是运输距离。
前者,因为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配套体系还不完善,所以很多运输车辆并不完全适用于pc构件的装载。为了避免损坏构件,单车装载率较低,不敢运输太多太大的构件,并且还经常需要匹配其他设备来吊装之类的,造成了额外的成本。
尽快实现pc构件装载的标准化,研发专用的运输机械,提高装载率与效率,增强装载过程的成品保护措施,根据不同标准运输不同构件,就能在这一环节上节省成本。
后者很好理解,运输距离越远,运输成本就越高,因此开发商在自建工厂、或选择合作工厂的时候,要划定成本可承受的运输半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寻找优质工厂。
还有吊装成本。相较于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构件多且重,所以垂直运输的工作量很大,并且也对吊装的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吊装工作上,要选择起重能力大、精度高,而且防摇摆的运输机械,操作人员也要有较高的熟练度,这样才能提高吊装的运输效率,节省成本。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造价智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s://www.bigdatacost.com/202104/10969.html
暂无评论